湖北日报讯(记者戴文辉、通讯员罗玉箫、甘波)在地下58米的深井里绑钢筋、浇混凝土是一种什么体验?“挺凉快!”43岁的泥工李合农在对讲机里笑着说,“用上造井机联丰优配 ,跟在平地施工没啥区别。”
7月9日,黄冈紫云山抽水蓄能项目下水库竖井式泄洪洞,智能造井机下井投用,这是国内首款应用在竖井衬砌中的智能建造平台。
衬砌前,泄洪洞的直径是11.5米;衬砌后,将变成7.2米。(受访单位供图)
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项目经理陈玉争形容,竖井施工是“四渡赤水河”,就拿这个泄洪洞来说,一共有4步:第一步,从上往下,用钻机打一个先导孔;第二步,在钻杆底部安装反拉钻头,从下往上,开出一个直径2.4米的溜渣井;第三步,又是从上往下,实施分层爆破,将孔洞直径扩大到11.5米;第四步,从下往上进行衬砌,形成直径7.2米的竖井。
前三步大同小异,到第四步,就有了工艺上的差别。
“多年以来联丰优配 ,大家都沿用传统方法,没人想过改变。”项目技术负责人陈欣是一位老水利,他的电脑里,有一张其他项目衬砌施工的图片:作业面狭窄、繁杂,工人几乎全程高空作业,危险系数很高,“我们想,能不能改进一下?”
中建三局此前从未涉足抽水蓄能项目,但也正是“零经验”,让他们的思路毫无束缚。“把竖井倒过来看,不就像在地下建一座大楼?”陈欣说,团队经过反复验证,决定“把造楼机搬到地下”!
当然,不是全盘照搬,而是将数字化控制、分层施工、设备集成、类工厂化等理念移植过来,同时,大量型钢的使用让作业平台更加简洁、宽敞,工人活动空间更大。
造井机吊装下井现场。(受访单位供图)
造井机吊装下井现场。(受访单位供图)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现场看到,造井机呈蓝色,在地面拼接,吊装到井底,高约7米,有3个作业面,最上层是下料及分料层,第二层主要用于材料周转,第三层是核心施工层,李合农就在这里完成混凝土浇筑。“造井机顶升、浇筑大约2米后,井底就有了空间,形成第四层作业面:人工收面及养护层。”陈欣说,当初研发时,想过应用抹灰机器人,但开发周期不够,“现在的机器人可以‘走直线’,但竖井是圆的,需要重新设计。”
造井机集成了16台顶升用的电动千斤顶、位移传感器和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等,和传统施工方式相比,用工从大约30人减少到20人,工期预计从25天缩短到18天。
紫云山抽水蓄能项目位于黄梅县五祖镇,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,设计年发电量15.6亿千瓦时,能满足大约150万城镇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。
紫云山抽水蓄能项目示意图。(受访单位供图)
据介绍,抽水蓄能项目的核心结构由上水库、地下发电厂房和下水库构成,三者通过输水系统巨型管道相连,整体就像一个巨型“充电宝”。在用电低谷时段,用电负荷较低,项目将下水库的水抽至上水库,把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储存起来;用电高峰期,上水库的水通过管道奔流而下,利用高度落差发电,实现“削峰填谷”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联丰优配 ,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规模达5869万千瓦;全国核准在建总规模约2亿千瓦。预计2025年抽水蓄能新增投产规模约8000万千瓦;到“十四五”末,抽水蓄能总装机规模达到6600万千瓦左右。
实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